分类 最新消息 - 簡 荣获香港交通安全队周年大会操 – 积极参与奖 文章作者 由system 发布日期 28/03/2025 荣获香港交通安全队周年大会操 – 积极参与奖无评论 荣获香港交通安全队周年大会操 – 积极参与奖 荣获香港交通安全队周年大会操 – 积极参与奖
分类 最新消息 - 簡 荣获第77届香港学校音乐节 唱游比赛 – 中文歌曲 银奖 英文歌曲 铜奖 文章作者 由system 发布日期 04/03/2025 荣获第77届香港学校音乐节 唱游比赛 – 中文歌曲 银奖 英文歌曲 铜奖无评论 荣获第77届香港学校音乐节 唱游比赛 – 中文歌曲 银奖 英文歌曲 铜奖 荣获第77届香港学校音乐节 唱游比赛 – 中文歌曲 银奖 英文歌曲 铜奖
分类 家长锦囊 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语言 文章作者 由system 发布日期 01/03/2025 家长锦囊 3 月 2025 撰文:家庭动力儿童游戏治疗师 婚姻及家庭治疗师 李慧芝在我们的成长经验中,我们都甚少被教育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。学校和社会均着重培育儿童的认知、分析和解难能力等,所以我们大多习惯讨论事情和观点,很少直接用说话来表达情感。即使家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,我们也不习惯分享彼此内心的感受。有家长会问,我以行动(例如拥抱、亲吻孩子)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怀,不已经足够了吗?父母有必要用言语肯定和回应孩子的感受及需要吗?父母以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当然重要,但父母对子女的同理回应,能够更具体和切实地让孩子体会到,父母是明白和接纳他们的想法和感受。这不但能强化亲子关係,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子女亦能从中学习如何以语言表达情感和需要,有助减少孩子以不良行为表达内心困扰。 事实上,情感的语言的确不是我们日常习惯的语言,很多父母都担心,假如肯定和同理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,可能会纵容和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。例如当孩子因失去心爱物件而感到伤心时,父母都会害怕重提事件,会触及孩子伤心的感受。父母或许会对孩子说:「不要紧,玩别的便是了!」、「试试看能否买另一个代替吧。」父母都希望透过解决孩子的问题,安抚他们的情绪。然而,这样孩子不但无法从父母的回应中,学习如何接触和了解自己的感受,并有效调节自己负面的情绪,更没有机会从挫败中汲取经验,建立责任感。假如父母可以设身处地,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经验,并尝试说出他们的感受,即使简单一句「我想,你失去了你最心爱的物件,你一定很伤心、难过。」这对于孩子而言,已经给予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和安慰,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地面对生活的挑战。 返回
分类 家长锦囊 要爱孩子 先要爱自己 3招教你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文章作者 由system 发布日期 01/03/2025 要爱孩子 先要爱自己 3招教你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无评论 家长锦囊 3 月 2025 撰文:家庭动力儿童游戏治疗师 婚姻及家庭治疗师李慧芝在现今的社会,父母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,确实不容易。笔者曾经接触过很多家长,发现大部分父母所面对的困难,并非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,也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孩子,而是难以在孩子出现状况时,仍能保持对孩子的信任和乐观的态度。很多时候,父母担心孩子的问题会持续和恶化,因而变得愈加焦急,并重複以无效的方法处理孩子的问题。那麽,父母该如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况,面对管教子女的压力和挑战呢?以下几点可供父母参考:对自己的压力指数更敏感父母也是人,所以都会有情绪低落或身心疲惫的时候。父母对自己精神状态敏感的目的,在于提醒自己,要先好好照顾自己的需要。因为当父母在高度压力的状态下,难以有效地敏感和回应孩子的需要。反之,不适当的回应有可能会伤害孩子及破坏亲子关係。善用资源,纾缓压力当父母感到有压力时,应该尽量发掘和善用自己内在和外在的资源,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。例如找家人或朋友倾诉、做一些能令自己放松的事情、找一些正向的思想和信念鼓励自己等。目的在于令自己得到适当的休息,暂时纾缓压力。 3. 转念,反思假如父母的压力持续及增加,便需要寻求专业的协助。有时候,这些压力不止来自外在环境的影响。父母的自我价值、世界观及对事物的看法,都会影响我们如何做父母。例如有些父母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,未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,结果不断催促子女学习或参加活动,甚至当孩子出现压力和负面情绪时,这些父母也无法有弹性地回应子女的需要。假如父母能意识及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便能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至下一代。因此,父母爱孩子,也得要先爱自己。只有父母健康快乐,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。 返回
分类 家长锦囊 画画窥探孩子内心世界 文章作者 由system 发布日期 01/03/2025 画画窥探孩子内心世界无评论 家长锦囊 3 月 2025 撰文:心启晴专业辅导学院 心理治疗师 李伟堂绘画可以给予我们抒发感受的空间,作者利用画笔创作,以另一种语言和自己对话,从中安抚个人情绪或获得领悟,解开个人的心结。常为小事而哭回想过去的儿童辅导中,有父母来求助,他们不明白为何儿子小明常为一些小事而哭,例如迟了看电视、迟了吃晚饭、爸爸晚了回家等,他们和小明提及情况,但就是不明所以,对他们造成困扰。于是笔者建议为小明进行一次画画评估,了解小明心目中的成长环境,或可了解小明爱哭的缘故。画画洞悉爱哭因由小明画了一幅「家庭的故事」,他一边绘画,一边道出心中感受,父母整天忙着工作,令他很多时候独自在家中玩耍。当父母回家后,小明很想和他们玩,但爸爸很快显得不耐烦。在小明心中,爸爸好像经常发怒;每当妈妈看到这种情况,便会和爸爸吵起来。在小明眼中,妈妈和爸爸吵起来时,妈妈总是一脸难过。在小明心中,他知道父母都是疼爱自己,但当他看到爸爸发怒及妈妈伤心是因他而起时,他便感到难过。 从画画窥探内心世界后来,笔者再次会晤小明的父母,他们从没想过,在小明面前的争吵,原来深深的刻在儿子心中。另外,爸爸亦发现工作后的疲倦状态影响亲子互动的质素。为此,笔者教爸爸一些放松的方法,并建议在家中设立一个「冷静区」,给大家一个空间舒缓个人情绪,而父母亦承诺避免在小明面前争吵。一个月后,小明没有再为一些小事而哭,亲子关係比从前融洽。绘画可以反映儿童内心的世界观。在创作过程中,儿童有意无意投射内心的一面,让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,更有效地协助他们健康成长。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