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家长锦囊

升小申请 家长如何为子女选校?

家长锦囊

12 月 2024

撰文:激活英文小学罗煦钧校长

小一入学申请已经开始了,家长可如何为子女选读适合的学校呢?如何了解一间学校才是正确?孩子的特质固然重要,但小朋友的可塑性很大,相对来说,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学校是否能够符合家长的期望就更为重要。家长可从以下途径了解一间学校:

学校网站

很多家长都会通过学校网站了解学校,但不同学校网站的设计方向都不一样,不容易互相比较。不过网站一般可以提供一些基本资讯,算是一个方便了解学校的途径。

小学概览

《小学概览》也是一个可以取得学校基本资讯的途径。但和网站相反,由于《小学概览》的版面对标题和字数设限制,看上去似乎较容易比较,但很难看到学校特色,所以《小学概览》也只能算是提供多一个方便的途径供家长认识学校。

通过「口碑」了解

收集不同人对学校的评价,即一般对学校的「口碑」,可以是一个了解学校的重要途径,事实上亦是大部分家长考虑的重要因素。不过,通过「口碑」了解学校,家长有两点需要注意。第一,各人的观察可能都是不完整,而且学校是会改变,家长要多听不同人的意见。第二,各人对教育的期望都不同,别人认为重要的优点,你却不一定认为重要,你甚至可能认为是缺点。

参观学校

参观学校又如何呢?有人怀疑参观学校是否可以看到真面目,但笔者认为亲身接触还是重要的。每一间学校都有她期望让公众了解的讯息,亦即是学校所重视的元素,这可以在参观时了解得到。这间学校希望大家知道,她的学生有良好纪律,还是活泼自信呢?她强调学术水平高,还是多姿多采的活动呢?家长从中便可以有所比较。

清楚自己对教育的期望,有自己评估的方向,便不容易被表面的东西所影响。为子女选校并不容易,但假如家长能够清楚自己想要的,再多用不同的途径去了解,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。

分类
家长锦囊

开放式提问有助提升幼儿联想力

家长锦囊

12 月 2024

撰文: 註册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

很多家长希望可以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,其实只要父母适当地引导子女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串连起来,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,就可以让他们有意识地思考眼前所见到的事物和相关的知识。例如小朋友看到苹果的时候,让幼儿想想有甚麽物件亦是圆形或红色的;听见雀鸟的叫声,幼儿会想到甚麽动物也会飞。

多向子女提出没有限制性的问题

当家长向幼儿提出发问时,切勿强迫他们回答或要求一个确实的答案,甚至毋需他们马上回答问题,因为他们可能还在联想中。家长不需提出有任何限制的问题,可以随意地想起甚麽就问甚麽,例如筷子像甚麽物件,甚麽人和学生一样要穿制服。除了让他们多思考之外,家长亦可以与子女一起思考和讨论,藉此当作亲子活动,有助增进彼此的感情。

除了个别发问,家长还可以让幼儿与兄弟姊妹或朋友一起回答问题。对于能力较高的幼儿,父母可以让他们回答多些不同的答案;能力普通的小朋友,可以回答少一些的答案;能力相对较弱的,家长可以透过适当地提示和示范来引导他们回答。

父母可以从生活中寻找问题

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可以提问的问题,甚至可以尝试问一些有想像和讨论空间的问题,好让子女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联想力。例如父母可以问子女户外有甚麽东西是圆形的、家里有甚麽东西是用铁做的、有甚麽食物是红色等。反而一些有确实和肯定答案的问题,例如数学题(1加1等于多少),我们一般称这些问题为「封闭式问题」,由于只有特定答案的问题,其实对提高幼儿的联想力没有太大帮助。

事实上,创意联想是应该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推想,这样才是训练幼儿联想力和思考力的好方法。所以家长们不妨由今天开始,提升幼儿的联想能力吧!

分类
家长锦囊

与其过度保护 不如陪伴经历高低起跌

家长锦囊

12 月 2024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疗师 儿童游戏治疗师 李慧芝

最近在脸书上看到一位好友分享了一段短片,记录了她5岁的大儿子示范如何用锯齿小刀切西兰花,经剪接后的短片约3分半钟,全程由妈妈负责拍摄。在短片中,男孩的刀法谈不上熟练,但脸上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,而且还解说得头头是道。

作为一位治疗师,笔者也很贊同妈妈的做法,就是放手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和汲取经验,因为毕竟锯齿小刀的伤害性有限,即使真的割伤了手,最多也只是皮外伤,小孩子也会很快復原。可是我作为一子之母,观看着整个过程,也不其然担心起来。

小男孩顺利切完整棵西兰花,我也顿时松了一口气。我心里十分欣赏男孩的耐心和努力,但我更佩服这位妈妈的勇气。

很多时候,父母都会在放手让孩子尝试,以及担心孩子遭遇挫败两者之间挣扎着。许多父母在理性上明白孩子需要有适度的空间自主自决,并从中建立责任感和自信心。然而作为爱锡子女的父母,也同时会不忍看到孩子遇挫折或经历痛苦。这些担心和焦虑,会驱使父母以不同的方式保护孩子免于犯错,例如为孩子做决定,替孩子完成他们应负的责任,又或是说服孩子以父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等等。

父母担心子女遇挫败,都是基于爱护他们,这亦是人之常情。然而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爱,并不是去保护孩子免于犯错和受伤,而是陪伴孩子经历种种高低起跌和成败得失。这一种陪伴包含了对子女的尊重、信任和支持,就是尊重孩子有自己的选择,并且信任他们有能力承担其选择的后果,以及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仍能百分百的支持孩子的决定。

没有人能保证孩子的人生一帆风顺,但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子女感受到自己是绝不孤单的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满有自信地不断探索、学习和发展所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