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锦囊

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语言

撰文:家庭动力儿童游戏治疗师

   婚姻及家庭治疗师 李慧芝

在我们的成长经验中,我们都甚少被教育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。学校和社会均着重培育儿童的认知、分析和解难能力等,所以我们大多习惯讨论事情和观点,很少直接用说话来表达情感。即使家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,我们也不习惯分享彼此内心的感受。

有家长会问,我以行动(例如拥抱、亲吻孩子)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怀,不已经足够了吗?父母有必要用言语肯定和回应孩子的感受及需要吗?

父母以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当然重要,但父母对子女的同理回应,能够更具体和切实地让孩子体会到,父母是明白和接纳他们的想法和感受。这不但能强化亲子关係,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子女亦能从中学习如何以语言表达情感和需要,有助减少孩子以不良行为表达内心困扰。

事实上,情感的语言的确不是我们日常习惯的语言,很多父母都担心,假如肯定和同理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,可能会纵容和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。例如当孩子因失去心爱物件而感到伤心时,父母都会害怕重提事件,会触及孩子伤心的感受。父母或许会对孩子说:「不要紧,玩别的便是了!」、「试试看能否买另一个代替吧。」父母都希望透过解决孩子的问题,安抚他们的情绪。

然而,这样孩子不但无法从父母的回应中,学习如何接触和了解自己的感受,并有效调节自己负面的情绪,更没有机会从挫败中汲取经验,建立责任感。

假如父母可以设身处地,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经验,并尝试说出他们的感受,即使简单一句「我想,你失去了你最心爱的物件,你一定很伤心、难过。」这对于孩子而言,已经给予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和安慰,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地面对生活的挑战。

error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