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家庭动力创办人及行政总监
婚姻及家庭治疗师
儿童游戏治疗师吴绮琴
很多家长都这样投诉,説子女愈大愈不愿意跟父母説话,感情变得疏离冷漠。父母开始不知道子女的脑袋里想甚麽,他们的学校生活是怎样的,朋友是怎样的。就眼睛所见,都是打机、看电视、上网、Whatsapp、WeChat和Instagram!父母不期然产生一种无形的不安,因为与所爱的子女好像脱了轨,没有连繫一样!父母愈不安,愈想把子女拉回身边。但所用的方式,往往是查问、规管、批评和责备,对孩子的行为既不理解也不信任。父母的「着紧」及「关心」,在孩子的角度,只感到父母操控及无理!结果父母愈想拉近子女,子女愈想逃避父母!这种追逐令亲子关係变得紧张而难堪,实在十分可惜!
无论对社会的演进及下一代的培育,父母的角色都最为重要。父母的责任是多重的:关爱、供养、教导和示范等等。最能令父母与子女的关係连繫起来,产生正面的互动,就是父母传递爱与关怀的方式,能令子女真正感受得到。有时父母会惊讶地问:「我这样还不算是关心吗?他怎可能感受不到呢?」其实每个孩子的需要可能不同,他们渴望得到关心的模式也可能不一样。若父母不是用孩子的角度出发,只一厢情愿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,及用自己习惯的方法去关心,就算父母围着孩子「凼凼转」,都一样可能产生以上的的结果:一个追、一个走!
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及关怀,关键在于父母的着眼点是在孩子本身,抑或只是在孩子的表现。父母的关怀若是在孩子身上,孩子一定会感受得到,他们亦会以正面的方式来回应。若父母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表现,孩子迟早会与父母疏离,甚至把他们拒之于门外。
若我们对比以下这些父母对孩子的説话,就可知道「关心孩子」与「关心孩子表现」的分别:
当父母放工回家问孩子:
A「你今天返学开心吗?」
B「今天的功课你做好了吗?」
孩子测验拿了65分,父母说:
A「你拿了这个分数是否很失望呢?也许你会感到不开心,你可与我分享你的心情啊!」
B「你平日又懒又不专心,这样可以拿到好成绩吗?你若不再更努力,下次还会不及格添,甚至有机会留级!」
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,建立良好的亲子关係实不容易!与子女建立正面的互动及连繫,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路途上,不断给予鼓励及支持。如果稍一不慎,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,纵然父母心里有很多爱,子女也未必接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