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家長錦囊

與其過度保護 不如陪伴經歷高低起跌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兒童遊戲治療師 李慧芝

最近在臉書上看到一位好友分享了一段短片,記錄了她5歲的大兒子示範如何用鋸齒小刀切西蘭花,經剪接後的短片約3分半鐘,全程由媽媽負責拍攝。在短片中,男孩的刀法談不上熟練,但臉上卻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,而且還解說得頭頭是道。

作為一位治療師,筆者也很贊同媽媽的做法,就是放手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和汲取經驗,因為畢竟鋸齒小刀的傷害性有限,即使真的割傷了手,最多也只是皮外傷,小孩子也會很快復原。可是我作為一子之母,觀看著整個過程,也不其然擔心起來。

小男孩順利切完整棵西蘭花,我也頓時鬆了一口氣。我心裡十分欣賞男孩的耐心和努力,但我更佩服這位媽媽的勇氣。

很多時候,父母都會在放手讓孩子嘗試,以及擔心孩子遭遇挫敗兩者之間掙扎著。許多父母在理性上明白孩子需要有適度的空間自主自決,並從中建立責任感和自信心。然而作為愛錫子女的父母,也同時會不忍看到孩子遇挫折或經歷痛苦。這些擔心和焦慮,會驅使父母以不同的方式保護孩子免於犯錯,例如為孩子做決定,替孩子完成他們應負的責任,又或是說服孩子以父母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等等。

父母擔心子女遇挫敗,都是基於愛護他們,這亦是人之常情。然而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愛,並不是去保護孩子免於犯錯和受傷,而是陪伴孩子經歷種種高低起跌和成敗得失。這一種陪伴包含了對子女的尊重、信任和支持,就是尊重孩子有自己的選擇,並且信任他們有能力承擔其選擇的後果,以及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仍能百分百的支持孩子的決定。

沒有人能保證孩子的人生一帆風順,但父母的陪伴可以讓子女感受到自己是絕不孤單的。只有這樣,孩子才能滿有自信地不斷探索、學習和發展所長。

分類
最新消息

榮獲2025全港幼兒英文歌唱比賽 沙田、馬鞍山及九龍東區選拔賽 – 優異獎及15年積極參與獎

榮獲2025全港幼兒英文歌唱比賽 沙田、馬鞍山及九龍東區選拔賽 – 優異獎及15年積極參與獎

榮獲2025全港幼兒英文歌唱比賽 沙田、馬鞍山及九龍東區選拔賽 – 優異獎及15年積極參與獎

全港幼兒英文歌唱比賽 優異獎 積極參與獎_繁體
分類
家長錦囊

以孩子的底線來欣賞孩子的進步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輔導心理學家 莫黛琳

有一位 3 歲小女孩,剛接受遊戲治療時,她媽媽說女孩每天在家因大大小小的事情,起碼要發 3 至 4 次脾氣,每次半小時以上。過了 3 個多月的遊戲治療後,她大哭的頻密度已減少至 1 至 2 個星期一次,有時候 3 個星期才發生一次。但這位母親依然覺得很困擾,因為在她的朋友圈子裡面,孩子們一般哭 5 到 10 分鐘便能夠平復下來。而這位女兒,她每次大哭依然要花上起碼半個小時才能夠慢慢轉化。

又有一位同齡的內向小男孩,剛開始接受遊戲治療時,他連續 4 次在遊戲室內只碰他熟悉的玩具車,在他覺得安全的小小範圍裡面,小心翼翼地觀察這個陌生的環境和我這一位陌生的姨姨。過了幾個月後,他父親說他在公園裡開始願意嘗試自己玩滑梯,也願意自己參與一些興趣班,不需要父母陪同。但是,父母依然很擔心他的社交能力,因為覺得「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」。小男孩每一次參加團體活動,仍舊是睜大着雙眼,站在人群的一角,靜靜地看著別人活動,自己並不參與。

沒錯,如果與別人比較,我們很容易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。看到孩子進步,希望他們能夠更上一層樓,是人之常情,父母的心懷。然而,請不要忘記,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他們的底線是不同的。當我們量度孩子有沒有進步時,如果我們用別人的尺「一刀切」,我們可能很難看見孩子的進步,鼓勵他們繼續前進,而只著眼於他們還沒有做到的。

對於一個性情比較敏感,容易遇到挫折發脾氣,比較難適應轉變帶來衝擊的孩子而言,她可能依然需要半個小時來表達她的不如意。可是當她開始有能力,增強自己面對不如意時的抗逆力,減少哭的頻密度,已經是進步。在她下一次大哭以前,她可能已經用盡了她的能量來適應生活中轉變的節奏,抗衡各種不如意。她需要的,是父母體諒她片刻的軟弱。她可能不會像那些適應力強的孩子,那麼輕鬆容易來面對生活。但是,有父母愛的體諒、明白和接納,她會慢慢發展出抗逆和適應能力,使自己變得輕鬆一點。

對於內向和警覺性高的孩子而言,外界的各種刺激可能會超過他們的心力負荷。他們需要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時候抽離自己,退回安全舒適區,慢慢觀察環境,以求保持自己的完整和安全感。 他可能永遠不會像那些外向的孩子般擁有無限的精力,在大部分環境中都能夠即時投入,在人群中揮灑自如。父母不需要過分保護孩子,讓他們一直停留在舒適區。但是,父母的接納和陪伴,能夠一步一步地幫助他們擴展自己的世界。相信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能夠幫助他們,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進入這個世界。他不是沒有興趣社交,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他的方法。

人本主義心理學相信,人的本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長,變得成熟的。孩子每一天都在進步。不論快慢,他們都在進步。問題是,我們能夠純粹站在孩子的角度,慢慢等待,以他們的本質、性情和底線來欣賞他們在成長過程中,散發出來的獨特生命氣息嗎?

分類
家長錦囊

和睦家庭第一戒:和好要在睡覺前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舞台及電視編劇張飛帆
我家裡有一條家規,唯一的一條。「別把悲傷帶到夢裡。」這條家規在我和太太結婚前就已經訂下,直到成家立室,寶寶出生,規則一直沿用至今。
人與人相處,無論是家人好,朋友好,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。放諸熱戀中的男女,自然也是一樣。那時候跟太太拍拖,倆小口子難免間中會擦出小風波。那時候太太就提出了一個要求:「無論我們有甚麼爭執,睡前請和解,我不想把悲傷帶進夢裡。」
作為聰明的男士,我當然聽懂了言下之意,即是「無論你錯定我錯,總之嗌交嘅話你都要喺瞓之前氹返我!」
試過有好幾次,我們爭執得臉紅耳熱,那口氣我無論如何也嚥不下肚。到了睡覺的時候,我心想,堂堂一個大男人,幾碗白飯也吃得下,怎麼一口氣嚥不下了?於是便跟太太道歉,兩口子和好如初。

有一次,兒子一夫不知犯了甚麼事,被我責罵了幾句,一整天都不肯跟我說話。起初他躲在房裡,又或者躲在媽媽身後。但每次當他經過我面前,總會偷偷的瞄我一眼,然後又躲到我看不到的地方。
如是者,睡覺的時間到了。
平常孩子們都有個習慣,不論是一夫哥哥還是諾兒妹妹,睡前都一定會興高采烈的跑過來親吻我和太太,大聲說句「Sweet dream」 、「Love you」云云。可是那一晚,一夫無論如何也不肯過來跟我說晚安。他一直黐著工人姐姐,不停嚷著要上床睡覺。
於是我走到他旁,問他:「你是不是生爸爸的氣?」
一夫點頭。
「因為爸爸今天責罵了你。」
他又點了點頭,連眼睛也紅起來了。
「我們和解好嗎?」
搖頭。
「如果爸爸向你道歉呢?」

終於,一夫哇的一聲,抱著我哭了出來,堆積了一整天的委屈如決大川。
相信大家都清楚,爭執,本來就雙方都不好受。根據一夫的形容,當他生氣的時候,心裡就像有一千條蟲蟲在爬呀爬,咬呀咬。既然如此,試問有誰願意帶著一千條蟲蟲到睡夢裡呢?
其實一夫根本也渴望和解,只是礙於面子,也不懂得抒發自己的感受。
我跟一夫說:「爸爸和媽媽有個約定,就是無論我們有甚麼爭執,睡覺前都要和解!」
因為我們都不應讓愛的人帶著眼淚到夢裡,不是嗎?

分類
家長錦囊

認識常見的學童傳染病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趙長成醫生

香港的天氣時好時壞,加上小朋友的抵抗力較弱,因而容易染上各種疾病。而且孩子在上學時會與同儕一起學習和遊戲,所以令傳染病更很容易在學校傳播。所以家長必須對常見的學童傳染病有一定的了解,才能為孩子做足預防措施,避免他們感染傳染病。

香港的學童傳染病可根據傳播途徑分成以下幾類:

經飛沫傳染
孩子吸入患者打噴嚏、咳嗽、吐痰或說話時所噴出的飛沫,或接觸沾有病原體的物件後,再觸摸自己的眼睛、鼻子或口部,令病毒進入體內,從而感染傳染病。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(即坊間常指的傷風咳嗽)丶流感丶手足口病等。

經接觸傳染
即病毒經直接接觸患者的身體,如皮膚接觸等,最常見的有手足口病。

經空氣傳染
病原體能在空氣中浮游一段時間,毋須經接觸,便可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內,常見的有水痘和麻疹。

由衛生環境引起
有些傳染病因個人衛生處理不當而引起,如「尿道炎」或「胃腸炎」(即坊間常指的「腸胃炎」)。

處理方法
當孩子患上任何傳染病時都不應上學,一來孩子可能在學校惹到更多病毒,或令他的抵抗力變得更低;二來為了公眾著想,避免傳播病毒,所以家長應讓孩子在家好好休息,待病癒後才上學。另外,家長可為孩子及早做好預防工作,例如讓孩子注射預防疫苗,包括流感或水痘等,注射後可有效預防病毒。

家長要教導孩子,盡量避免接觸患有傷風咳的同學,同時勤洗手,適當使用消毒洗手液,保持個人衛生;亦要教導他們不要共用水杯及餐具,避免交义感染。

如果學校懷疑有人患上傳染病,老師應提醒患者戴上口罩丶打噴嚏及咳嗽時用紙巾蓋咀,同時盡量隔離該位學生及妥善處理分泌物,並通知家長帶他看醫生就診。

分類
最新消息

榮獲香港公益金全港挺直護脊校園計劃 – 卓越護脊校園

榮獲香港公益金全港挺直護脊校園計劃 – 卓越護脊校園

榮獲香港公益金全港挺直護脊校園計劃 – 卓越護脊校園

卓越護脊校園_繁體
分類
最新消息

榮獲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4 機械人挑戰賽(K3組) – 校際亞軍

榮獲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4 機械人挑戰賽(K3組) – 校際亞軍

榮獲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4 機械人挑戰賽(K3組) – 校際亞軍

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 2024 機械人挑戰賽-K3組 校際亞軍 POSTER_繁體
分類
最新消息

榮獲第52屆全港公開舞蹈比賽 唱遊舞蹈 幼童組 – 銀獎

榮獲第52屆全港公開舞蹈比賽 唱遊舞蹈 幼童組 – 銀獎

榮獲第52屆全港公開舞蹈比賽 唱遊舞蹈 幼童組 – 銀獎

第52屆全港公開舞蹈比賽 銀獎_繁體
分類
家長錦囊

小朋友出現分離焦慮症? 文中個案用7個方法舒緩分離焦慮問題!

家长锦囊

system

撰文: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阮慧敏

小薰就讀小學一年班,爸爸在小薰一歲時因病去世,媽媽早前依靠着丈夫的積蓄,一直在家照顧小薰,但近年因為經濟情況變得緊張,媽媽要兼職工作,以支撐家庭的開支。小薰近日不知何故變得無法安心上課,每次媽媽帶小薰到學校,她都大哭大鬧,不讓媽媽離開,甚至上課時也要媽媽待在學校外面一個多小時,好讓她透過課室的窗看到媽媽,她才勉強可以在課室上課。

近日,小薰飼養的小花貓因病不幸去世,變得鬱鬱不歡,一直擔心着不幸的事件會發生,例如媽媽也會有一天死去。自此以後,小薰害怕獨自睡覺,身體亦經常不適,出現嘔吐和頭痛的症狀。

這種情況維持了兩個星期,媽媽筋疲力盡,感到十分擔憂和焦慮。媽媽透過朋友介紹,向心理治療師尋求協助。

心理治療師透過遊戲治療,為小薰營造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,和她建立信任關係,讓她慢慢獨自去探索,表達自己的不安。小薰從小呈現出退縮及害羞的氣質,且自從媽媽兼職工作,小薰與媽媽建立的安全依附關係被動搖,所以心理治療師為小薰規劃的心理治療目標,着重於讓她體會到這個世界是溫暖和安全的,並鼓勵她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
媽媽向心理治療師透露因為自己外出工作,感到沒有好好地照顧小薰,所以在家裏對小薰變得千依百順,盡力保護小薰免受傷害,例如小薰要處理一些簡單的剪紙手工,媽媽也千叮萬囑小薰要小心,警告她如果不小心弄傷自己,便會送小薰往醫院,在疫情下,媽媽亦不能陪伴左右。但這過度保護的育兒方式,令小薰感到十分焦慮,害怕與媽媽分離,而相信自己將會像心愛的小貓一樣死去,晚上反覆出現與媽媽和小貓分離的惡夢。

 

緩解兒童分離焦慮的方法

 

心理治療師透過以下方法,幫助媽媽和小薰重新拼湊一個安全而且溫暖的世界,令小薰建立獨立自主行為,改善分離焦慮的表現。

 

1. 媽媽為小薰準備小花貓的相片,讓小薰透過繪畫好好和小花貓道別。

2. 小薰可以揀選一張自己和媽媽一起的生活照片放在書包裏,讓她帶到學校,以增加安全感。

3. 媽媽改變過度保護的育兒方式,避免對小薰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。

4. 當媽媽要離開學校的時候,會先清楚地告訴小薰她去那裏和多久會回來接她。

5. 媽媽告訴老師小薰的煩惱,好讓老師作出適切的配合,以協助安撫小薰。

6.當媽媽和小薰在一起時,多擁抱和安慰她,讓她感到被關懷。

7.每次小薰能夠安然留在學校上課,媽媽會以小薰喜歡的食物作獎勵。

 

分類
家長錦囊

如何協助孩子分清「需要」定「想要」?學理財從「身教」開始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認可兒童財商導師Miranda Lee

成長在疫情下的孩子,既不能外出上學,就連上街購物的機會也少了,不少家長們也擔心孩子在成長的旅程上好像有點缺失,苦惱怎樣為家中的孩子們提供「心靈」補充品。

最近朋友提及,她的8歲女兒原來已經學會自己網購,前陣子更在網上書店一口氣購買了很多文具和書本,並利用父母網上支付平台付款。購買過程中,女兒原本只想選購兩本故事書,但被不斷彈出的廣告和優惠吸引著,不自覺地選購了很多額外「想要」物品。

的確,大人偶爾也會「想要症發作」,被產品的外表及廣告誘惑,形成衝動消費,對於理財觀念較弱的小朋友,更易誤以為網購「零負擔」,只要由父母電子支付,一切就如「想要就有」的消費模式。

如何培養正確的消費習慣?

研究發現,父母對金錢的態度及理財的習慣,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理財觀,所以「身教」相當重要,平日不妨讓孩子多觀察自己消費過程,體驗父母如何面對「想要」的誘惑,購物前先問自己三條問題:例如是否物有所值,是否已有相類似,是否經常使用到等等,當自己已經心中有數,自然可以避免衝動消費。

為了寓購物於學習,我會先讓孩子選購自己所需物品,付款時,就是教導孩子「理財」的好時機。重新讓他們檢視購物車內那些是「需要」的,考慮物品的價值和實用性,提醒「想要」雖可以滿足慾望,但是否「需要」立即購買,並要由自己零用錢負擔,直接讓他們從錢包裡拿出金錢來結賬。這樣,孩子便變得謹慎,立即思前想後,掙扎「買與不買」,苦惱之情相當搞笑。所以鼓勵小朋友使用實體金錢,明白東西是要用錢買回來,不能隨便浪費。

父母對金錢的運用,是孩子建立理財觀的一面鏡。所以以身作則十分重要,好好善用生活中的契機。所謂「想要」是無窮無盡,金錢卻是有限,我們消費前必須三思,分辨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,量入為出。特別在疫情下,讓孩子學會感恩和知足,才是給孩子一生受用的理財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