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家長錦囊

小朋友好怕醜 可以點算好?

家長錦囊

system

孩子是怕陌生人,還是怕任何人?

其實,害羞對於幼兒來說也是相當普遍。因為他們不理解對方的動機或意向,或是對陌生的新環境而感到害怕,這是很平常的反應。害羞是一種心理的內在意識,家長應從幼兒對不同人的反應,分析他們是害怕陌生人,還是害羞得連熟悉的人也感到害怕。

如果孩子是因為陌生人的外表和衣著打扮奇特,或是身處陌生的環境、燈光不足或是封閉密的空間而感到害羞。其實成年人也可能有這些行為表現,就像身處陌生的地方或人群時,行為較害羞或驚慌都是正常的。

循序漸進 適應環境和人群

事實上,有外向的幼兒,也有內向的,這是他們個性的特質。家長一方面需要接受他們,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他們突破自己。如果幼兒是長時間地害羞,就會影響他們探索四周事物和提升認知能力的機會、與人交往及互動可提升社交能力的機會,以及參與不同學習、接觸新事物的可能性。

家長應由熟識到陌生,循序漸進讓幼兒適應和他人相處。由同住的家人到親戚、鄰居、熟朋友、生疏的朋友到陌生人,慢慢把幼兒的社群圈子日漸擴闊。另外,有些幼兒不是害怕面對人,而是因為身處某些陌生環境,家長應定期帶幼兒到不同的陌生地方接觸新事物,讓他們學習處變不驚,增加他們社交的安全領域,但家長亦不能操之過急。

發展障礙亦引致孩子「害羞」

此外,家長也應留意幼兒會否出現了一些發展上的障礙,而令家長誤以為是害羞,或者這障礙是令幼兒變得害羞的真正原因。例如幼兒如果出現聽力發展問題,他的反應及接收聲音能力自然較正常的幼兒為差。又例如,如果幼兒有近視或遠視,往往會因為看不清楚而出現「害羞」的情況。如果家長並未察覺這是視力問題所致,就會以為幼兒是真的比較害羞,而忽略了真正的問題。

還有,感統有否失調、有沒有社交障礙、不同感官渠道之間的協調是否有發展不佳的情況,都會令幼兒出現以上的情況。如果家長未能判斷問題所在,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,找出問題的根本,對症下藥及早處理,就可大大減少對幼兒的影響。

分類
家長錦囊

學校班主任比你想像更重要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許龍杰醫生

兒童精神病學 (Child Psychiatry) 首要處理的課題,是要分辨小朋友的行為是正常還是失常,而正常與否,就應跟據兒童發展心理學 (Chil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) 的規律作判斷。但在現實情況下,難道家長要找來一大堆兒童發展的專書,對著教科書來觀察孩子嗎?這實在費時失事。而其中一個較為簡單的方法是:問一問孩子的學校班主任。

大家有聽過小朋友會年年升班,小一升小二、小三升小四,但有聽過老師會升班的嗎?一般而言,很多老師都會經年累月教授同一級別的學生,年資長一點的老師,更可能十多年都對著相同歲數的小朋友。如此累積下來,接觸同一歲數的學生可能數以百計。

兒童的發展評估首重同齡兒童之間的比較,把大量的數據樣本以統計學的方法,釐定正常與不正常的參考定義。一位資歷豐富的老師,她本身的教學經驗裡已包含了相當大的樣本數量 (sample size),可以據之判斷何謂正常和不正常。

比方說,今年9月小一開學,一位班主任又要面對一班30人的新同學。在評核每一位個別同學之時,班主任都會在腦海中不自覺地把眼前的小朋友,跟以往教過的同一年齡學生作出比較。假如在比較之下,發覺學生有點「不妥」、「怪怪地」,這種感覺其實已經有統計學上的意義!只是老師們不自知。

很多家長都對學校和老師有很大的不信任。筆者也觀察到,學校和老師有一些常見的評估盲點(例如普遍對成績好的同學的行為標準較寛鬆)。但要記著,家長每天對著的,只是自己那 1、2 個子女,但學校和老師,對著的可是上百個學生。要分辨小朋友的情緒和行為是正常還是不正常,學校和老師的意見,絕對有參考價值。

分類
家長錦囊

書寫能力小訓練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

「他的字永遠都寫不到在線上,全部會『飛』的!」

「他的字都不能寫在格裡,通常一個字『霸』兩個格!」

「他寫字時經常跳行或跳格!」

「他寫字時好像不夠力似的,字跡淺得幾乎看不到了!」

這是都是很多孩子在K2學習寫字時的寫照。孩子在書寫時,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,最簡單的,是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及靈活性(精細動作)。如果精細動作訓練不足,孩子可能會出現寫字或執筆無力等情況。家長可如何處理和訓練呢?很簡單,就是從小便讓他們多玩泥膠、黏土和麵粉等玩意。

其次,視覺空間及眼球的控制,對抄寫也有一定的重要性。一般的球類活動是極佳的訓練項目,透過視覺追蹤並作出擊(或踢)球的動作,也是一個很天然和有趣的訓練。除此之外,找不同遊戲(找出兩幅圖畫的不同之處)、迷宮遊戲(先用眼找出路,然後才用筆連線)等,也對眼球的控制能力有所脾益。

在抄寫練習中,手眼協調當然也不可忽視!拋接豆袋、釣魚遊戲、倒水練習和剪紙等,對手眼協調幫助也很大。

這些遊戲應該在甚麼時候開始進行?每天需要「操練」多久?其實,當這些遊戲在孩子懂得和能夠玩的時候,家長便可以與他們玩了。而且,家長應以孩子的意願為基礎,當孩子不想玩時,家長便應該轉換遊戲,而並不是硬性要求進行多久。筆者的理念是,透過日常的遊戲,孩子便可以獲得一定的技巧,避免問題出現,而不是進行補救式的操練。否則,多好的遊戲也會變得乏味無趣,是受苦多於享受吧!

分類
最新消息

榮獲2025年幼兒隊伍周年檢閱禮暨親子活動 – 傑出獎及家長積極參與獎

榮獲2025年幼兒隊伍周年檢閱禮暨親子活動 – 傑出獎及家長積極參與獎

榮獲2025年幼兒隊伍周年檢閱禮暨親子活動 – 傑出獎及家長積極參與獎

flag raising team2025年幼兒隊伍周年檢閲禮暨親子活動_繁體
分類
最新消息

榮獲亞洲學生藝術節藝術大賽2025 國際賽 民族舞小組 – 亞軍

榮獲亞洲學生藝術節藝術大賽2025 國際賽 民族舞小組 – 亞軍

榮獲亞洲學生藝術節藝術大賽2025 國際賽 民族舞小組 – 亞軍

chinese dance 亞洲學生藝術節 藝術大賽2025_繁體
分類
家長錦囊

父母子女性格大不同 引發誤解與擔憂?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李偉堂心理治療師

根據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的心理類型,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天賦的氣質,成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成長方向。然而父母與子女的氣質不同,可能會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,引起了一些誤解及擔憂。

從健談變沉默 在家在校表現不同

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,有一位母親帶同他 5 歲的兒子阿智來到筆者的中心,在與母親的初步傾談下,母親是一位頗健談的人,她會一邊思考一邊談及阿智的生活情況,其中她提到阿智在幼稚園及學習小組中,表現沉默,與在家的健談大為不同。另外,當阿智放學回家後,母親看到他一臉倦容、一言不發,於是上前慰問他上學的情況,但阿智就不想多講,獨自的看書或玩玩具。母親亦曾嘗試致電查詢阿智在幼稚園的情況,但老師回報表示阿智上學時並沒有甚麼異樣,令母親頗苦惱,擔心他在學是否不開心,但又不懂或不敢說出來。

筆者向母親建議為阿智進行一次遊戲諮詢評估,希望能多了解阿智的性格特點。我邀請他進入遊戲室,並容許他可以在遊戲室中主導遊戲。在過程中,他傾向表現先觀察,且多以眼神問我是否可以玩那些玩具。當筆者表現對他遊戲感興趣時,他會不語的主動讓我看他玩遊戲,時而向我報以微笑。在這次與阿智的遊戲諮詢評估,初步阿智的氣質傾向「內向」,所以母親所講的情況亦是傾向「內向」孩子的表現。

「外向」和「內向」孩子 溝通方法各有不同

筆者發現或許是母親的氣質傾向「外向」,而阿智傾向「內向」,但由於氣質的不同,結果引起了母親對阿智的擔憂。於是筆者為母親講解有關「外向」與「內向」氣質的不同,例如「外向」的孩子經過一天上學回家後,能透過對父母傾談上課的過程,而重新活潑起來;相對而言,「內向」的孩子則需要安靜下來,整合一天的學習,然後可以與父母傾談上課的過程等。讓母親明白氣質的不同後,並教導如何與「內向」的孩子傾談他的心事。

經過一星期後,筆者再度與這位母親聯絡,她已了解到原來兒子是一位傾向「內向」的兒童,和自己的表現頗不同,而且筆者亦已教導有關引導孩子說出心事的方法,令她終於能釋慮了。其實天賦氣質,各有差異,若能好好引導,不但可以解開親子的誤解,更能提升對子女的管與教啊!

分類
家長錦囊

玩玩具助幼兒發展 勿只依賴科技產品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

由於 21 世紀已經進入了電子媒體的世代,很多家長都沒有買報紙的習慣,同時亦已習慣在網上與人溝通、購物、看報紙和玩遊戲等。有部分家長亦開始減少買玩具給子女,因為很多遊戲可以在網上隨時隨地玩,既方便又經濟,項目多元化又易於攜帶。

事實上,電腦的應用正不斷普及,從以前商業世界逐漸發展至教育界,以至每個人的日常生活。有些家長更覺得要盡快教導幼兒學習使用電腦,讓他們比別人先行一步,驅使他們變得更聰明。但這論調忽略了一個事實,無論人類怎樣多元化以至全面使用電子媒介,每個人都需要在真實世界生活,都需要真實地處理日常的起居飲食。

近年來,愈來愈多兒童被診斷患上感覺統合失調,有一部分是遺傳的,但也有一部分是後天欠缺應有的刺激所引起的。不論是甚麼原因,社會對人類的感覺統合的要求愈來愈高,但不幸地,幼兒在成長過程中,由於先進的科技,身體較少被轉換至不同空間方位,自己的眼手不需太多協調便由成人代他們完成任務。他們未來需要面對很多挑戰,但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訓練不足,日後便容易遇上重重障礙。

玩玩具是兒童的天職,他們若有虛擬的玩具或遊戲,可能缺乏了個人真實的感官刺激。在嬰幼兒的階段,家長需要為他們提供耳、眼、手、腳、身和腦的感官刺激,令他們產生應有的協調練習。坊間有很多按他們年齡階段的玩具,分類也很清晰,如6個月玩的、一歲玩的、兩歲玩的……應有盡有。只要家長願意購買,不難找到合適的玩具,如手眼協調的、耳手互動的和耳眼感覺統合等等。

另外,家長可能希望孩子長大之後做教師、警察、律師、醫生、工程師或老闆,他們可以透過玩具直接而具體地扮演有關角色,操弄所需的工具,應用恰當的語句,與人產生互動的真實反應。相比只是單看電腦屏幕,更能全面掌握多感官的刺激,因此建議家長買這類與職業技能有關的玩具,引起他們扮演在這些角色。

雖然家長可能花了不少的金錢買玩具,而玩的時間也可能不太長久,但可以保證他們獲得應有的刺激,這絕對是值得的。為了更環保地使用這些玩具,家長亦可以集合以三個月為一階段的玩具,轉賣給其他家長或送給朋友。請各家長緊記按子女的發展,一定要買合適的玩具。

分類
家長錦囊

這一生也在進取 但你快樂嗎?

家長錦囊

system


撰文︰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副主席黃重光醫生

「不成功,所以不快樂!」這種想法是不難理解的。但今時今日,為甚麼不少人是很成功,卻不快樂呢?

在筆者的臨床工作中,經常遇到很多不快樂的人。多年前,一位 60 多歲,事業成功而且很富有的人士與我談心。他向筆者表示,自己多年來在事業上打拼,累積了很多財富,但卻很寂寞和不快樂。於是筆者問他:「你一生在追求甚麼?」他毫不思索便回答:「事業。」我繼續問他:「你得到事業,卻失去了甚麼呢?」他沉思了好一會,然後告訴筆者,他和太太與子女的關係很疏離。

人生有兩樣東西很相似,搞不清楚兩者往往就是不快樂的重要原因。這兩樣東西就是「需要」(need) 和「想要」(want)。要快樂,我們「需要」感情滿足,即是要有良好的家庭關係和友誼。但很多人在追求他們「想要」的事業和財富,卻忽略了家人,也不重視友情。雖然他們得到「想要」的事業和財富,但心中感情的「需要」卻得不到滿足,結果他們成為寂寞和不快樂的人。如果你感到不快樂,請你「停一停,想一想」,你一生在追求甚麼?

「我童年甚麼都有,卻沒有……」

你可曾想過你的內心住了一個小孩子?

我們會在人生中尋找很多東西,其中一樣很重要的,就是要尋找你內心的小孩子。請你看一看這些照片,他們那一個像你內心的小孩子?

這也是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故事,一位中年女士與我談心:「我生長在一個富裕家庭,物質從不缺乏。但是媽媽卻是一個不快樂的人,她常在家中,卻很少陪伴我。而爸爸則經常長時間工作,我很少見到他。我的家裡甚麼都有,不過就好像沒有父母一樣!」

這位女士自幼勤力讀書,成績非常好。長大後,她的事業亦很成功,結婚後丈夫很疼愛她,但她始終感覺自己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。

孩子自小缺乏父母的愛,常會感覺不安、寂寞、不快樂。長大後雖然事業成功、家庭美滿,但心中的不安、寂寞和不快樂,卻始終揮之不去。為甚麼呢?簡單來說,他們好像同時生存在兩個世界,在「現實世界」裡,他們是成功和幸福的成年人;但在他們的「心靈世界」中,卻同時活著一個不安、寂寞和不快樂的小孩子。

如果你是一個不快樂的人,請你「停一停,想一想」,尋找一下你心中的小孩子,看一看他是一個快樂或是不快樂的孩子?

分類
家長錦囊

開放式提問有助提升幼兒聯想力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 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

很多家長希望可以提升幼兒的思考能力,其實只要父母適當地引導子女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串連起來,再提出引導性的問題,就可以讓他們有意識地思考眼前所見到的事物和相關的知識。例如小朋友看到蘋果的時候,讓幼兒想想有甚麼物件亦是圓形或紅色的;聽見雀鳥的叫聲,幼兒會想到甚麼動物也會飛。

多向子女提出沒有限制性的問題

當家長向幼兒提出發問時,切勿強迫他們回答或要求一個確實的答案,甚至毋需他們馬上回答問題,因為他們可能還在聯想中。家長不需提出有任何限制的問題,可以隨意地想起甚麼就問甚麼,例如筷子像甚麼物件,甚麼人和學生一樣要穿制服。除了讓他們多思考之外,家長亦可以與子女一起思考和討論,藉此當作親子活動,有助增進彼此的感情。

除了個別發問,家長還可以讓幼兒與兄弟姊妹或朋友一起回答問題。對於能力較高的幼兒,父母可以讓他們回答多些不同的答案;能力普通的小朋友,可以回答少一些的答案;能力相對較弱的,家長可以透過適當地提示和示範來引導他們回答。

父母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問題

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可以提問的問題,甚至可以嘗試問一些有想像和討論空間的問題,好讓子女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聯想力。例如父母可以問子女戶外有甚麼東西是圓形的、家裡有甚麼東西是用鐵做的、有甚麼食物是紅色等。反而一些有確實和肯定答案的問題,例如數學題(1加1等於多少),我們一般稱這些問題為「封閉式問題」,由於只有特定答案的問題,其實對提高幼兒的聯想力沒有太大幫助。

事實上,創意聯想是應該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推想,這樣才是訓練幼兒聯想力和思考力的好方法。所以家長們不妨由今天開始,提升幼兒的聯想能力吧!

分類
家長錦囊

升小申請 家長如何為子女選校?

家長錦囊

system

撰文:激活英文小學羅煦鈞校長

小一入學申請已經開始了,家長可如何為子女選讀適合的學校呢?如何了解一間學校才是正確?孩子的特質固然重要,但小朋友的可塑性很大,相對來說,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和學校是否能夠符合家長的期望就更為重要。家長可從以下途徑了解一間學校:

1. 學校網站

很多家長都會通過學校網站了解學校,但不同學校網站的設計方向都不一樣,不容易互相比較。不過網站一般可以提供一些基本資訊,算是一個方便了解學校的途徑。

2.小學概覽

《小學概覽》也是一個可以取得學校基本資訊的途徑。但和網站相反,由於《小學概覽》的版面對標題和字數設限制,看上去似乎較容易比較,但很難看到學校特色,所以《小學概覽》也只能算是提供多一個方便的途徑供家長認識學校。

3.通過「口碑」了解

收集不同人對學校的評價,即一般對學校的「口碑」,可以是一個了解學校的重要途徑,事實上亦是大部分家長考慮的重要因素。不過,通過「口碑」了解學校,家長有兩點需要注意。第一,各人的觀察可能都是不完整,而且學校是會改變,家長要多聽不同人的意見。第二,各人對教育的期望都不同,別人認為重要的優點,你卻不一定認為重要,你甚至可能認為是缺點。

4.參觀學校

參觀學校又如何呢?有人懷疑參觀學校是否可以看到真面目,但筆者認為親身接觸還是重要的。每一間學校都有她期望讓公眾了解的訊息,亦即是學校所重視的元素,這可以在參觀時了解得到。這間學校希望大家知道,她的學生有良好紀律,還是活潑自信呢?她強調學術水平高,還是多姿多采的活動呢?家長從中便可以有所比較。

清楚自己對教育的期望,有自己評估的方向,便不容易被表面的東西所影響。為子女選校並不容易,但假如家長能夠清楚自己想要的,再多用不同的途徑去了解,相信一切都會水到渠成。